
软土地基处理常用的施工方法
玛仕特预应力无缝地坪系统中,经常也会遇到软土地基。软土地基特性:土层含水量高、孔隙比较大,含水量在34%~72%之间,孔隙比在1.0~1.9之间,饱和度一般大于95%,液限一般在35%~60%,塑限指数为13~30.通常把淤泥质土、软粘性土、湿陷性黄土地基总称为软土地基。软土地基的性质因地而异且不可预见性较大。其中的泥炭土层处上述软土地基的一般点特外,还具有土质轻、有机质含量高、物理力学指标低等特点,所以在泥炭土层上建筑施工,稍有疏忽就会出现质量事故,为了确保简直施工质量,必须对泥炭土地基先进行处理,改善施工条件。下文将列举出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1. 增压排水法。增压排水法是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之一。这种方法通过在地基中安装加压排水管道,施加压力将地下水扣留,促进固结和排水。增压排水法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含水量,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和稳定性。 2、预压法。预压法是软土地基处理的一种常见方法。它通过在地基上加压施工,通过压实软土,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预压法通常使用预压桩、预压板、压填法等方式进行,可以有效改变土体结构,提高承载力。 3. 土体改良法。土体改良法是软土地基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改变土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常见的土体改良方法包括固化、砂浆灌注、水泥碎石柱等。这些方法可以改善土体的抗剪性能和承载能力,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4. 桩基加固法。桩基加固法是强化软土地基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在软土地基中设置各种类型的桩基,如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桩、预制桩等,以提供垂直承载力和抗侧力。桩基加固法可以有效改变土体结构,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5、土体置换法。土体置换法是一种将软土地基中的软土挖出,用高强度的材料进行置换的方法。常见的土体置换材料包括碎石、砂石等。通过土体置换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土体的物理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6、强夯法(振密、挤密法)。对于孔隙较大的地基及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的软弱粘性土地基,可采用重锤夯实或强夯。它的基本原理是:土层在巨大的冲击能作用下,土中产生很大的压力和冲击波,致使土体孔隙压缩,夯击点周围一定深度内产生裂隙良好的排水通道,使土中的孔隙水(气)顺利排出,土体迅速固结。强夯后地基承载力可得到一定的提高,压缩性可降低200%~1000%。强夯法通常会和置换法结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