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15280289839
资讯详情
Information For Details
资讯详情

地坪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几大原因及预防措施

在地坪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困扰施工商的最大问题估计就是裂缝了,其中包括混凝土的收缩导致的各样裂缝。下面我们就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几大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 混凝土收缩的几大原因

引起混凝土收缩的外在因素可分为两类:温度作用与湿度作用。温度作用引起的早期收缩包括水化热与昼夜温差引起的温降收缩。湿度作用引起的早期收缩包括塑性收缩、干燥收缩与自收缩。

1、水化热引起的温度收缩

温度收缩主要是混凝土在水泥水化放热出现温峰后的降温过程中产生的。水泥在早期水化过程中将放出大量的热,一般每克水泥可放出502J热量,在绝对条件下,每45kg水泥水化将产生5~8℃绝热温升。在没有缓凝剂的条件下,通常在开始的12h左右出现温度峰值。随后,由于水化放缓放热减小,在与外界环境热交换下温度开始下降。由于混凝土内、外散热条件的不一致,表层混凝土温度降低得快,沿混凝土截面出现温度梯度,使得温降过程中出现收缩沿截面的不一致,从而导致表层混凝土受拉,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产生温度裂缝。

2、昼夜温差引起的温度收缩

昼夜温差也会引起相应的温度变形。如对于混凝土板,在早晨太阳的照射下,表层混凝土的温度显著升高,其膨胀受到底层混凝土的限制而使表层拱起;在白天,随着全截面温度趋于相同,变形表现为自由伸长;而夜晚,随着表层温度的开始降低,又出现表层弯起的现象。因此对于新浇筑的混凝土,昼夜温差大时极易出现早期的这类温度裂缝。

3、塑性收缩

塑性收缩发生在混凝土终凝前的塑性阶段,通常在浇筑后4~15h 左右出现,绝大部分发生在初凝前的流塑性阶段。这一阶段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水分急剧蒸发以及骨料与浆体的不均匀沉降等现象。因此,塑性收缩又可以细分为失水凝缩、化学减缩、沉降收缩三类。

Ø 失水凝缩是新拌混凝土水化过程中因泌水等因素水分从混凝土内部向外迁移,并在表面迅速蒸发造成的,多发生在干热与刮风天气中;

Ø 化学减缩在此特指早期塑性阶段表现出的由于水化反应前后生成物的平均密度比反应物小而产生的体系宏观体积的收缩;

Ø 沉降收缩是混凝土在浇捣后各组成材料发生不均匀沉落,出现分层离析,粗骨料下沉,水泥净浆上浮,当受到钢筋等阻挡时使混凝土相互分离造成开裂的现象。

相对而言塑性收缩造成的早期裂缝较为容易处理,即通常在施工中振捣充分且做好养护是可以避免这类收缩裂缝的,一旦出现,采用二次抹压或二次浇灌层加以平整即可,不会影响后期的结构耐久性能。

4、干燥收缩

干燥收缩通常是混凝土停止养护后,在不饱和的空气中失去内部毛细孔和凝胶孔的吸附水而发生的不可逆收缩,随着相对湿度的降低,水泥浆体的干缩增大。干缩机理与水泥浆体内部孔隙有关,水泥水化的结果是生成水化硅酸钙及在内部形成大量被水填充的微细孔(>5nm的毛细孔与0.5~2.5nm的凝胶孔),这些微细孔中储存有水化未消耗的多余水分。混凝土干燥的时候,混凝土表层水的蒸发速度可能超过混凝土向外泌水的速度,因此,表层的水面降低,并随着蒸发的继续,水分的失去从表层逐渐向混凝土内部不断发展,毛细孔与凝胶孔中的吸附水相继失去。这些微细孔内水分的失去将在孔中产生毛细管负压,并促使气液弯月面的形成,从而对孔壁(也即水化硅酸钙凝胶骨架) 产生拉应力,造成水泥浆体收缩。

5、自收缩

混凝土的自收缩是指混凝土在没有与周围环境发生湿度交换的情况下由于混凝土的自干燥引起的体积变化。所谓自干燥是指在水泥水化过程中由于没有外界水供应或外界水通过毛细孔迁移到体系内部的速度小于水化耗水的速度时,水化所需的水分将从毛细孔中吸收,于是在毛细孔中形成气液弯月面,同时水化反应绝对体积的减小将以在内部形成微细孔的形式得到补偿。而毛细孔水的降低使混凝土内部饱和蒸气压也随之降低,即相对湿度将降低,但毛细孔水的减少并没有使水泥石的质量发生损失,这一现象被称为自干燥。可见自干燥对于自收缩的作用机理与干燥收缩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都与失水造成的毛细孔压力有关系,所不同的是两者的失水方式不同。

二、 混凝土收缩裂缝的预防措施

收缩开裂出现于混凝土浇筑后数小时内,通常在表面收光前。这类开裂发生在混凝土尚处于塑性状态时,其原因是混凝土表面收缩引起的。

图片2.png

典型的塑性收缩裂缝

1, 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原因:

1.1环境和施工因素

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风速大于10km/hr,相对湿度较低,环境温度和(或)混凝土温度较高等。

养护不正确、不及时、不彻底:养护是避免出现收缩开裂的最为简单有效的手段,正确、及时、彻底的养护是唯一能避免出现收缩开裂的办法。

表面抹平和收光的工具和工艺:如果抹平和收光的工具和工艺正确,则可以避免并修复开裂。反之,可能会加剧收缩开裂的严重程度。

气候寒冷或基层温度较低,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固化时间,从而加大出现塑性收缩开裂的风险。

1.2 混凝土本身因素

硅酸盐水泥的用量和种类会影响到泌水及内部温度,因此也会影响到塑性收缩开裂出现的几率和严重程度。

矿物外掺料--如粉煤灰、硅粉等,在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的同时,也降低了泌水率,因此此类混凝土更易发生塑性收缩开裂。

外加剂的种类和用量,比如缓凝剂延缓了混凝土的固化时间,因此加大了出现塑性收缩开裂的风险。

水灰比过高也会延缓混凝土的固化时间,从而加大出现塑性收缩开裂的风险。

2, 预防措施

塑性收缩开裂往往是多因素所致,而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但控制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速度是避免塑性收缩开裂的重要手段。对于普通硅酸盐混凝土来说,要控制表面蒸发量小于1kg/m2/hr。但对于掺加了超细矿物外掺料的混凝土,要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具体情况,尽量降低表面蒸发速度。可供参考的蒸发量包括750g/m2/hr,500g/m2/hr,250g/m2/hr等。

控制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速度是避免出现塑性收缩开裂的重要手段。控制蒸发速度的措施包括:

1,正确、及时、彻底地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2,设置临时的挡风墙,避免混凝土表面直接受到风吹;

3,设置遮阳棚,避免阳光直射混凝土表面;

4,在混凝土表面喷洒保湿剂;

5,在混凝土表面喷水雾;

6,用保湿膜覆盖混凝土表面等;

其他措施还包括:

1,预湿润模板;

2,通过用凉水和加入碎冰块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3,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纤维;

需要注意的是,保湿剂通常是用一份有效成分加9分水配置而成,含水较多,因此一定要在混凝土表面收光后再使用。否则保湿剂中的水分进入混凝土表面,会改变表面混凝土的水灰比,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负面的影响。

喷水雾时也要谨慎,防止混凝土表面积水,这样也会改变表层混凝土的水灰比。

另外,要防止直接向混凝土表面喷水,这样有可能破坏混凝土表面。

直接向表面喷水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塑性收缩开裂:如果养护水温度比混凝土表面温度低较多,喷在混凝土表面,会使表面发生剧烈收缩,导致出现龟纹状开裂。

图片1.png

任何预防措施都不能取代“正确、及时、彻底的养护”。正确、及时、彻底的养护是避免出现塑性收缩开裂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即使混凝土或施工环境存在先天不足,养护都可以纠正这些不足,即使不能彻底消除塑性收缩开裂,至少可以大大减轻塑性收缩开裂的严重程度。 


联系电话:15280289839      微信:zhangln1109      电子邮箱:mst@ptsog.cn

联系地址:厦门市湖里区创新园安岭二路55号力拓大厦1105

版权所有:厦门玛仕特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 COPYRIGHT (©) 2021 厦门玛仕特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2021017108号-2

技术支持:厦门市大寻网络

  

厦门玛仕特科技有限公司
资讯详情
Information For Details
资讯详情

地坪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几大原因及预防措施

在地坪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困扰施工商的最大问题估计就是裂缝了,其中包括混凝土的收缩导致的各样裂缝。下面我们就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几大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 混凝土收缩的几大原因

引起混凝土收缩的外在因素可分为两类:温度作用与湿度作用。温度作用引起的早期收缩包括水化热与昼夜温差引起的温降收缩。湿度作用引起的早期收缩包括塑性收缩、干燥收缩与自收缩。

1、水化热引起的温度收缩

温度收缩主要是混凝土在水泥水化放热出现温峰后的降温过程中产生的。水泥在早期水化过程中将放出大量的热,一般每克水泥可放出502J热量,在绝对条件下,每45kg水泥水化将产生5~8℃绝热温升。在没有缓凝剂的条件下,通常在开始的12h左右出现温度峰值。随后,由于水化放缓放热减小,在与外界环境热交换下温度开始下降。由于混凝土内、外散热条件的不一致,表层混凝土温度降低得快,沿混凝土截面出现温度梯度,使得温降过程中出现收缩沿截面的不一致,从而导致表层混凝土受拉,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产生温度裂缝。

2、昼夜温差引起的温度收缩

昼夜温差也会引起相应的温度变形。如对于混凝土板,在早晨太阳的照射下,表层混凝土的温度显著升高,其膨胀受到底层混凝土的限制而使表层拱起;在白天,随着全截面温度趋于相同,变形表现为自由伸长;而夜晚,随着表层温度的开始降低,又出现表层弯起的现象。因此对于新浇筑的混凝土,昼夜温差大时极易出现早期的这类温度裂缝。

3、塑性收缩

塑性收缩发生在混凝土终凝前的塑性阶段,通常在浇筑后4~15h 左右出现,绝大部分发生在初凝前的流塑性阶段。这一阶段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水分急剧蒸发以及骨料与浆体的不均匀沉降等现象。因此,塑性收缩又可以细分为失水凝缩、化学减缩、沉降收缩三类。

Ø 失水凝缩是新拌混凝土水化过程中因泌水等因素水分从混凝土内部向外迁移,并在表面迅速蒸发造成的,多发生在干热与刮风天气中;

Ø 化学减缩在此特指早期塑性阶段表现出的由于水化反应前后生成物的平均密度比反应物小而产生的体系宏观体积的收缩;

Ø 沉降收缩是混凝土在浇捣后各组成材料发生不均匀沉落,出现分层离析,粗骨料下沉,水泥净浆上浮,当受到钢筋等阻挡时使混凝土相互分离造成开裂的现象。

相对而言塑性收缩造成的早期裂缝较为容易处理,即通常在施工中振捣充分且做好养护是可以避免这类收缩裂缝的,一旦出现,采用二次抹压或二次浇灌层加以平整即可,不会影响后期的结构耐久性能。

4、干燥收缩

干燥收缩通常是混凝土停止养护后,在不饱和的空气中失去内部毛细孔和凝胶孔的吸附水而发生的不可逆收缩,随着相对湿度的降低,水泥浆体的干缩增大。干缩机理与水泥浆体内部孔隙有关,水泥水化的结果是生成水化硅酸钙及在内部形成大量被水填充的微细孔(>5nm的毛细孔与0.5~2.5nm的凝胶孔),这些微细孔中储存有水化未消耗的多余水分。混凝土干燥的时候,混凝土表层水的蒸发速度可能超过混凝土向外泌水的速度,因此,表层的水面降低,并随着蒸发的继续,水分的失去从表层逐渐向混凝土内部不断发展,毛细孔与凝胶孔中的吸附水相继失去。这些微细孔内水分的失去将在孔中产生毛细管负压,并促使气液弯月面的形成,从而对孔壁(也即水化硅酸钙凝胶骨架) 产生拉应力,造成水泥浆体收缩。

5、自收缩

混凝土的自收缩是指混凝土在没有与周围环境发生湿度交换的情况下由于混凝土的自干燥引起的体积变化。所谓自干燥是指在水泥水化过程中由于没有外界水供应或外界水通过毛细孔迁移到体系内部的速度小于水化耗水的速度时,水化所需的水分将从毛细孔中吸收,于是在毛细孔中形成气液弯月面,同时水化反应绝对体积的减小将以在内部形成微细孔的形式得到补偿。而毛细孔水的降低使混凝土内部饱和蒸气压也随之降低,即相对湿度将降低,但毛细孔水的减少并没有使水泥石的质量发生损失,这一现象被称为自干燥。可见自干燥对于自收缩的作用机理与干燥收缩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都与失水造成的毛细孔压力有关系,所不同的是两者的失水方式不同。

二、 混凝土收缩裂缝的预防措施

收缩开裂出现于混凝土浇筑后数小时内,通常在表面收光前。这类开裂发生在混凝土尚处于塑性状态时,其原因是混凝土表面收缩引起的。

图片2.png

典型的塑性收缩裂缝

1, 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原因:

1.1环境和施工因素

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风速大于10km/hr,相对湿度较低,环境温度和(或)混凝土温度较高等。

养护不正确、不及时、不彻底:养护是避免出现收缩开裂的最为简单有效的手段,正确、及时、彻底的养护是唯一能避免出现收缩开裂的办法。

表面抹平和收光的工具和工艺:如果抹平和收光的工具和工艺正确,则可以避免并修复开裂。反之,可能会加剧收缩开裂的严重程度。

气候寒冷或基层温度较低,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固化时间,从而加大出现塑性收缩开裂的风险。

1.2 混凝土本身因素

硅酸盐水泥的用量和种类会影响到泌水及内部温度,因此也会影响到塑性收缩开裂出现的几率和严重程度。

矿物外掺料--如粉煤灰、硅粉等,在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的同时,也降低了泌水率,因此此类混凝土更易发生塑性收缩开裂。

外加剂的种类和用量,比如缓凝剂延缓了混凝土的固化时间,因此加大了出现塑性收缩开裂的风险。

水灰比过高也会延缓混凝土的固化时间,从而加大出现塑性收缩开裂的风险。

2, 预防措施

塑性收缩开裂往往是多因素所致,而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但控制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速度是避免塑性收缩开裂的重要手段。对于普通硅酸盐混凝土来说,要控制表面蒸发量小于1kg/m2/hr。但对于掺加了超细矿物外掺料的混凝土,要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具体情况,尽量降低表面蒸发速度。可供参考的蒸发量包括750g/m2/hr,500g/m2/hr,250g/m2/hr等。

控制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速度是避免出现塑性收缩开裂的重要手段。控制蒸发速度的措施包括:

1,正确、及时、彻底地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2,设置临时的挡风墙,避免混凝土表面直接受到风吹;

3,设置遮阳棚,避免阳光直射混凝土表面;

4,在混凝土表面喷洒保湿剂;

5,在混凝土表面喷水雾;

6,用保湿膜覆盖混凝土表面等;

其他措施还包括:

1,预湿润模板;

2,通过用凉水和加入碎冰块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3,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纤维;

需要注意的是,保湿剂通常是用一份有效成分加9分水配置而成,含水较多,因此一定要在混凝土表面收光后再使用。否则保湿剂中的水分进入混凝土表面,会改变表面混凝土的水灰比,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负面的影响。

喷水雾时也要谨慎,防止混凝土表面积水,这样也会改变表层混凝土的水灰比。

另外,要防止直接向混凝土表面喷水,这样有可能破坏混凝土表面。

直接向表面喷水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塑性收缩开裂:如果养护水温度比混凝土表面温度低较多,喷在混凝土表面,会使表面发生剧烈收缩,导致出现龟纹状开裂。

图片1.png

任何预防措施都不能取代“正确、及时、彻底的养护”。正确、及时、彻底的养护是避免出现塑性收缩开裂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即使混凝土或施工环境存在先天不足,养护都可以纠正这些不足,即使不能彻底消除塑性收缩开裂,至少可以大大减轻塑性收缩开裂的严重程度。 


联系电话:15280289839    微信:zhangln1109

电子邮箱:mst@ptsog.cn

联系地址:厦门市湖里区创新园安岭二路55号力拓大厦1105

版权所有:厦门玛仕特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COPYRIGHT (©) 2021 厦门玛仕特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2021017108号-2

技术支持:大寻网络